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列舉當前中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時,**條就明確指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資源環境問題“破天荒”地力壓分配不公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熱門話題,被列于首位。可見環境問題已經上升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環境與經濟的發展共損共榮。曾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取短期經濟發展的時代已被如今生態嚴重惡化導致經濟形勢下降的現狀以重力還擊。 2008年,金融危機漫及全球愈演愈烈,同時,環境危機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如何化解環境危機? 在3月21日召開的“國內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年會”上,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于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節能減排將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利劍,將被作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節能減排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央提出擴大內需的4萬億投資計劃,其中生態環境投資“分羹”3500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曾指出,擴大內需,需要加強生態環保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并以此為重點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把節能減排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新的起點上形成新的發展機制。 夏光用寧夏自治區中衛市林紙一體化的一個實例詮釋了節能減排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對于長期受沙漠逼近困擾的寧夏中衛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通過種草種樹實現防沙治沙,但此種治理措施并未帶來任何經濟效益。而造紙企業的加盟則突破了政府長期以來“只投入,不產出”的困局。 企業通過在沙漠中種樹,為制造紙張提供原料,從而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其中一部分資金再用于種樹,優化環境。該循環思路,實現了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以環境監管促經濟轉型 當前,中國政府已確定“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策略。針對經濟活動中資源能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資源利用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等問題,實施了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構建中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等行動。 夏光指出,從國家保增長、調結構的雙重去向來看,環境保護獲得了一個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可以極大地增加對經濟產品的需求,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又是一種對經濟活動的外在要求,有利于經濟體系朝著環境友好的方向轉變。二者合起來,就賦予環境保護在當前形勢下的一個明確定位:以環境監管促經濟轉型。 夏光表示,環境監管是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思路,既是新的環保增長點,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此次國家拉動內需的投資計劃,對環境保護而言也是一個機遇。其將對欠賬較多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環境監管能力提供一個較大的提升空間。 據了解,環保部正逐步加強環境監管,目前通過環評已卡住了總投資達360多億的項目,但卻“助長”了地方“未批先建”的風潮。夏光表示,在這種形勢下,環保部分應支持地方進行科學發展,積極促進經濟轉型。 |